一輩子握著書法夢,活到老寫到老

 

郭錦彰 結合醫術與藝術的眼科醫師

 

文/林晏如  專訪眼科專業醫師/ 郭錦彰 醫師

 

 

 書法藝術的墨色力度、文字表現的端正美感,讓眼科醫師郭錦彰深深著迷,傾心投入墨香世界的他,卻也曾有著書法作業成績總拿到乙等的孩童時期…。

 

很早,心裡就有個書法夢

 

 回想起小學書法課,那時的他總納悶:「為什麼同樣一枝毛筆,有人可以拿到優等成績,而我卻只能拿到乙等。」當時,郭錦彰非常羨慕班上字寫得漂亮的同學,從那時候起,想寫得一手好字的夢想就埋藏在他心中。

 

 然而,礙於環境和忙碌的醫師工作,夢想只能暫時擱置一旁,儘管如此,郭錦彰始終沒忘記他的書法夢。直到五年前,因緣際會遇到書法老師吳坤城,這一個契機,讓他的夢想開始萌芽。

 

 吳坤城告訴他,每星期只要挑一天有空的時間上課就可以了。解決了郭錦彰因忙碌無法固定上課的困擾,於是,他把握住這個夢寐以求的學習機會,每週準時去書法教室報到。

 

 只不過放眼望去,教室裡大部分都是小朋友,一開始,他常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在吳坤城的指導下,郭錦彰手握墨筆、臨摹字帖,精雕細琢地表現整體美感,慢慢地,運筆用勁越練越有心得、字體越寫越端正。在靜謐的書房裡,端坐體會文字之美,是郭錦彰沈澱自我的時刻,對書法的熱忱打破年齡的藩籬。

 

勤練,不曾放下手中墨筆

 

 從五年前接觸書法後,郭錦彰始終保有對書法的熱情,總是在午休和晚上看診後,抽出時間練習書法,勤練再勤練,是 郭錦彰 醫師習得一手好字的不二法門。剛開始學習時,他老婆還曾和他打趣說:「你那麼忙怎麼有空練習, 你大概三、五天就會放棄了。」

 

 但直到今日,書法成了他們夫妻之間共同的話題,「這字怎麼寫比較好看,這裡有沒有寫歪,還是要不要去表框…。」有時他們會一起閱讀書法方面書籍或參考古文,討論碑帖和詩詞的特點及內涵,或是去看書法展覽,為生活增添不少樂趣。長久下來,老婆也練得鑑賞的好本領,有時病人或朋友想要幅作品,夫妻會先討論適合詞句,待郭錦彰寫好,等老婆過目取得共鳴後,才轉送出去。

 

藝術,讓診間少了冰冷多了溫情

 

 「不只把字寫好,書法也是一種藝術。」擅長寫行書、草書的郭錦彰認為,書法除了能透過文字傳達意念,也是情感意境的昇華、藝術的表現。此外,他也表示,寫書法所培養的專注度,也提升他在手術時的穩定性和增進醫病關係。

 

 在診間掛了許多書法作品,並且會定期更換,為的是不讓診間只有冷冰冰的感受。有時,病人來看診,不一定先問病情,反倒是先注意牆上筆墨,直呼:「 郭 醫師!這是你寫得喔!寫得真好!」、「醫師你書法寫得這麼好,手應該很巧,技術應該很棒!」

 

 對於一撇、一捺、一豎的堅持,所培養出對鑑賞力,讓郭錦彰在做眼部美容手術時,能夠幫病人兼顧到術後臉部的整體美感。藉由輕鬆的書法話題做開頭,不僅減低病人看診時的不安感和減緩緊張情緒,也提升對手術的信心。甚至,有同好墨香的病人還會和他討論書法字句的意涵,或是帶作品和他討論,因此從病友變成墨友。另外有些病人亦會求墨寶佈置新居或過年寫春聯增加喜氣,郭錦彰都會不吝賜與,藉由書法縮短醫病距離也是當初郭錦彰意想不到的收穫。

 

 「專心、恆心和耐心是我從學習書法中很大的收穫」,反覆、循序漸進的練習,加上自我的要求,幾年學習書法所培養出的沉靜與專注,讓他在看診時,遇到病人有任何需求或難纏追問時,都能耐心地提出解答;進行手術時,手感和專注度也穩定提升。

 

 

 郭錦彰的書法作品充滿對生活的體悟。悠遊在墨寶中所得到快樂,他也希望藉由討論交流,把快樂分享給別人。他建議,一般人除了唱KTV、打高爾夫之外,書法也是很好的休閒活動。退休後,開個人書法展是他下一個夢想,希望將書法藝術和文化精髓傳承給下一代,讓更多人一同欣賞傳統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