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生的第二春---漫談中國醫療市場

 

 

採訪撰文:莊惠雯

 

目前台灣醫生面臨了一個極大困境,執政者發現龐大的全民健保負擔,台灣財政並無能力承擔,因此健保局對於醫生看診開始有了種種新規,從之前看診人數限制、總額預算制,到最近溢收款的追繳,使得醫療品質越來越惡質化,台灣醫生愈來愈難獲得該有的權益與尊重,然而到大陸行醫,並非易事,雖大陸醫療市場已漸開放,但門檻還是很高,投資醫療院所依然有一定的限制與風險,該如何用最好的方式來前進大陸,我們訪問到浤泰醫院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潘志祥 先生。

 

前進大陸是否可行?

 

 

早在1990年中國已開放外籍醫生到大陸行醫,即「境外醫師臨時行醫許可」,當時想藉由境外醫師在醫學課程上的演講與手術演練的問題交流,來提升中國醫療水準。但是這張許可證必須每年嚴格申請覆查,一有醫療糾紛就再也無法通過申請,可見進入大陸行醫是相當困難的。但是中國的醫療環境,進步緩慢加上就醫費高昂等因素提供了極大的商機,因此面對惡質化的台灣醫療環境,台灣醫師有其優質的醫療水準與資金,前進大陸有其一定的可行性。

 

SWOT分析台灣醫生到大陸行醫的種種面向

 

 

S---優勢:台灣的醫療水準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加上台灣醫生收入高,可累積相當多的資金,因此台灣醫師有能力可以獨資方式在中國投資。

 

 

W---弱勢:中國政府未全面開放診所的設立,並設定相當高的投資門檻,例如上海,須準備2000萬人民幣的資金,且中資須佔30%,一般有能力的中資投資者,沒有太大的興趣與台灣醫生合作投資,驗資方法亦相當嚴苛,加上科別也有限制,尤其生殖科、超音波等,投資風險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台灣醫生如果要以台灣身分到大陸去投資,必須面臨這些問題的考驗。

 

O---契機:潘先生認為因為大陸是屬於投資法人與醫療院所的負責人分開的制度,因此利用民辦方式成立一個公司作為投資法人,找一個信賴的大陸人士作為負責人,以解決所謂中資問題,並可降低投資門檻,再聘請中國醫師來承擔診所的醫療業務,而中國醫師、員工、診所的裝潢費用等成本都很低,即使發生問題在損失上也可以相對的減少,台灣醫師也可藉診所的顧問醫師名義,合法的到大陸去行醫,雖然還是會有一年一次的資格審核,但是會較之前簡單的多,何況台灣醫師在大陸民眾心中有相當崇高地位,有台灣醫師的高級民辦診所,大陸民眾必定趨之若鶩。

 

T---威脅:潘先生認為要避開投資風險的威脅,醫師必須在大陸能找到一個可以相當信賴的人作為投資法人,否則會有投資金額被侵吞的危險,潘先生認為避險的方法可請律師寫債權證明來解決,一旦資金被侵吞,可以用這債權證明將被侵吞的資金拿回來。

 

雖然台灣醫生進軍大陸有其限制與危機,但潘先生認為都可一一解決。然而進軍大陸潘先生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嚴守「守法、完稅」這兩個觀念,先找熟悉當地法律的律師,將這兩個觀念好好瞭解與遵守,相信台灣醫生必定能夠在大陸找到美好的第二春。

 

諮詢專線:55572066

諮詢網站:www.bio-hygeia.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