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70多歲老翁罹患肝癌第一期,術後5年疏於追蹤,2年後,腹痛、體重減輕才就醫發現,腫瘤長大到18公分成了巨型肝癌,已是肝癌第三期。

醫師表示,巨型肝癌難切除,即使能切除,術後也容易復發,提醒罹患BC肝炎或有肝癌病史患者,每36個月追蹤定期篩檢才能輕鬆抗癌,腫瘤越小、越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愈好。

肝癌長期位居我國十大死因癌症前3名,目前手術切除仍是最佳治療方式,台中榮總手術治療近2000名患者,其中15%都是直徑超過10公分 的巨型肝癌,有的甚至達35公分 ,不但難切除且更容易復發。

台中榮總一般外科醫師余政展提醒,目前有2成國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肝癌患者有半數罹患B型肝炎、23成是C型肝炎,加上肝癌侵犯到肝臟表面神經才有痛覺,除了定期篩檢難以察覺。

這名老翁不是慢性肝炎患者,7年前罹患肝癌第一期,手術治療追蹤5年沒再回診,直到腹痛、體重減輕就醫檢查,肝癌竟長大到18公分 、重1.5公斤 ,像個排球,且巨型肝癌容易侵犯到血管或是貼著血管,切除時容易有大出血風險。

余政展指出,臨床發現巨型肝癌患者從1389歲患者都有,且不一定都能切除腫瘤,患者的身體太虛弱、肝功能不佳、侵犯到門靜脈造成栓塞或轉移等都無法切除。

即使切除後5年存活率約2成多,也比一般腫瘤容易復發,民眾如果常倦怠、腹痛或是常飲酒要特別注意,應接受超音波或胎兒蛋白檢查,另外黃麴毒素可能導致肝癌,食用大豆、花生時,應選用新鮮、保存良好。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13/today-health5.htm

自由電子報─健康醫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