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輯部/採訪 撰文

散光的矯正方法及種類:

  在現今的白內障手術矯正當中,散光的問題是不能夠忽略的。其中散光的矯正對於高階/多焦點水晶體的影響尤其明顯,而散光的矯正可分為在手術中以及手術後的矯正。對於有散光的白內障患者,通常手術中有以下方法來提供矯正:1. 使用散光人工水晶體,矯正患者原有的散光度數。2. 利用手術傷口的位置來矯正散光。3. 在手術過程中多一道程序,在患者的角膜邊緣作放鬆性的角膜切開,亦即「輪部角膜切割手術」(LRI)。 

調整術後散光的問題:

  事實上在白內障手術當中及手術後,散光的矯正問題一直相當重要,而手術後的殘留散光經常被忽略。若病人在手術後有嚴重的散光問題,醫師多半會建議患者直接配戴散光眼鏡,少數醫師會進行雷射手術(如LASIKPRK)來進行矯正。但多數的白內障眼科醫師,並不具備準分子雷射的技術或設備,亦即原先的白內障手術醫師,必須將病人轉介由專業的眼科雷射醫師進行矯正,如此更增添了實務上的困難。

  相較之下,角膜邊緣性切割手術對於矯正散光則比較簡單。事實上,這項手術的概念在台灣並非創新之舉;早在二、三十年前,臨床上就已經進行過這樣的手術,如原先的AK, LRI, 到黃維仁醫師這邊提出的PCRI(Peripheral Cornea Relaxation Incision), 都是相同的原理。只是在傳統AK手術上,光學區的直徑只有6 -7 mm , 距離角膜中心點太近,光學區較小,對於醫師技術的要求比較嚴格;且容易造成病人在術後不規則性的散光,或是過度矯正的情況。而在LRI手術上,由於患白內障者多半是中老年人,而亞洲的老年人眼睛角膜邊緣易有微細血管增生,經由LRI的切割後,易造成末梢血管出血腫脹,在術後的外觀以及恢復上並不理想。 以往的AK,LRI主要是在開刀房的手術顯微鏡下執行,而這裡所提的PCRI除了可以在手術中合併執行,也可術後在門診細隙燈下執行。

PCRI的好處:

  黃維仁醫師提出的PCRI手術,和上述兩種傳統手術相比,它的光學區範圍有約 9 mm , 比傳統AK6 -7 mm 來得大,而利用鑽石刀切割,將切割的深度固定在600μ的深度,離中心角膜遠,比較不會發生術後不規則散光,由於距離輪部較遠,大約離輪部1mm,也不易發生流血的情況。

屈光白內障手術後,醫師使用細隙燈輔助周邊角膜放鬆切割術,便可在門診中替病人調整散光度數,病人不用進出開刀房,此舉不但可以降低病人的心理壓力,減輕費用,對於醫師在人力調配以及行程的安排上,也更為方便。 

使用細隙燈矯正散光的基本需要:

1.鑽石刀:

黃維仁醫師建議醫生選擇柄較短的鑽石刀來進行此一手術。由於刀柄較

短不易碰觸到細隙燈周圍,此一因素是挑選的重點。

  2. 選擇單邊(single foot plate)的鑽石刀。傳統的雙邊(double foot plate)鑽石刀雖然在切割時更為精確深刻,但會擋住手術時鑽石刀行進的路線,單邊的鑽石刀則沒有這樣的問題,醫師可以清楚看見刀在走時所切割出的形狀,醫師較容易把握切割的形狀及長度。

手術中的麻醉及消毒:

首先替病人進行眼球的表面麻醉,麻醉方法為每五分鐘點一次表面麻醉藥,如此麻醉三次之後,再使用5%的優碘藥水點入病人的結膜囊,便可開始進行手術。

簡單的定位器械以及標示手術切割長度的器械。

醫師建議初學此一技術的醫師在標示手術切割長度的器械上,選擇圓形的標示器,長度大約為4mm, 這樣的器材對於初學醫師不會構成過大的負擔,幾萬元便可添購上述所需器材。

初學者的心理障礙。

醫師認為,醫師在剛接觸此一手術時,心理層面的壓力或大於技術上的困難。就如同在十幾年前,白內障手術的麻醉由傳統的眼球後/眼球周圍麻醉轉而為在眼球表面麻醉時,當時的醫生雖然在手術技術上沒有問題,卻會因為心理層面的壓力以及技巧的生疏而緊張。 

  對於初接觸此一技術的醫師,黃維仁醫師提出了他個人寶貴的建議:由於使用細隙燈及簡單器械,便可在門診中替病人矯正散光;因此醫師們不要急於一次就想將病人的散光度數歸零。寧可矯正不足而在後續的門診中替病人補強,也不要過度矯正(over correction)。 

矯正基本步驟:

表面麻醉。將麻醉劑滴入病人眼中,每五分鐘點一次,進行三次。

消毒。使用5%的優碘滴入病人的結膜囊,請病人眨眨眼睛。

讓病人坐在細隙燈下,定出最佳的、要切割出的地方(光束軸)。定出後找出輪部往內約1mm左右的地方,Sinsky hook作一標點。

標記4mm長度,將標的圓心對準sinsky所做的標點。

600 micro單邊的鑽石刀做切割。

   隔二到四周後,病人的屈光狀況便會漸趨穩定,此時醫師再決定矯正度數是

否足夠,或是需要再追加。 

對初學者的提醒:

  黃維仁醫師建議初接觸此一技術的醫師,要慎選病人。在切割時,慣用右手的人可以採由右到左、由下往上的切割方向,避免手滑時造成錯誤切割的狀況;待右手熟練後,再換左手。

  另外,有嚴重乾眼症或是角膜表面有疤痕的病人,初學醫師應盡量避免。乾眼症患者的角膜不易復原,且極少數可能會有傷口糜爛的情況。另外,角膜上有疤痕或者角膜不平整的病人,散光的測量並不準確,會造成矯正上的不易。若病人每次測量散光的度數差異都很大,初學者也應避免替這樣的病人進行矯正。

  黃維仁醫師也特別提出一個個人的訣竅供醫師參考:在手術的過程中,可以不用放開眼器。傳統開刀房手術由於病人躺著,使用開眼器後當病人手術中眼睛過於乾燥時,藉由滴水可以讓病人眼睛保持濕潤。但因為在細隙燈下進行手術時,病人是採取坐姿,若放開眼器,病人的眼睛容易乾燥,此時醫師在切割時就容易刮破病人的角膜表皮,造成病人術後的疼痛。黃醫師認為,不放開眼器,當病人眼睛乾燥時,可以先停下來讓病人眨眼睛保持濕潤,直視前方,再繼續進行手術。

  最後,黃維仁醫師仍要再次提醒初學此一矯正技術的醫師,切勿因求好心切,而想要一次到位,一次就徹底矯正病人的散光度數。以往,若度數矯正情況不佳,病人可能動輒就需要再度出入開刀房進行手術;但如今在門診中就可進行快速而簡單的細隙燈矯正,醫師應以安全、循序為矯正的首要原則。若度數矯正得不夠,待二至四周後便可將4mm延長為6mm8mm, 再度調整病人的度數,從一端或兩端延伸切割取決於新的散光軸度。每位病人的需求不同,因此醫師的態度也要隨之轉換,適度的減少散光度數,找出病人最佳的矯正狀態,會比過度矯正來得更為理想。簡易的門診細隙燈矯正,提供白內障術後散光最佳的解決方法。

如眼科醫師需手術光碟可洽:Review醫學雜誌 / 林秘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ygeiaNurse 的頭像
    HygeiaNurse

    海吉尼斯 健康保健的專家^______^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