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諮詢/振隆眼科醫師林振隆  

「我是糖尿病患者所以要控制血糖」許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注意血糖卻經常忽略身體其他狀況,特別是眼睛,往往要到眼睛模糊或看不見時才到醫院求診,此時糖尿病早已引發視網膜病變,必須手術才能勉強救回部份視力。

先了解是否有家族病因 對症下藥

執業逾30年的眼科醫師林振隆表示,病人來就診時先問清楚病史,是否患有糖尿病,或家族中是否有人曾罹患糖尿病,初步辯別患者視力受損是否為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起因為長期血糖升高,導致血小板凝集力上升,微細血管受損,引起微細血管局部膨大、出血、阻塞等現象。微細血管阻塞造成視網膜新生血管不斷增生,造成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嚴重時,會引起玻璃體出血,造成視力障礙。

引起病變大多從眼底產生變化,因此必須做視網膜檢查,必要時以螢光眼底攝影輔助,即可判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嚴重程度。林振隆醫生提醒,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種慢性疾病,有些人罹患糖尿病五到十年都沒有發病,所以常常容易被忽略,就診時通常情況已相當嚴重,因此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是目前造成失明的重要原因。

控制血糖為首要 視個案診療

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首先要控制血壓和血糖,以口服藥改善血液循環,常見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方式有下列幾種。

雷射治療
是目前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重要方式,治療範圍包括減少黃斑部水腫,造成視網膜上不正常的新生血管萎縮,可減少玻璃體出血,避免視網膜病變惡化,維持視力穩定。最好在較早期接受治療,可得到較好的預後維持視力。

冷凍治療
目的讓視網膜缺氧範圍減少,以減少新生血管產生,更讓已形成的新生血管萎縮,主要用於雷射無法治療的周邊視網膜,玻璃體出血或新生血管型的青光眼。

手術治療
又稱玻璃體切除術,可挽救部分嚴重視網膜病變之方法,適用於玻璃體出血無法自行吸收者,或有牽引性視網膜剝離者,以及黃斑部有出血者等。屬於精密的顯微手術,多數病人需上全身麻醉,因此手術前必須將血糖及血壓控制良好。

眼內注射

    對抗新生血管生成因子(Anti-VEGF)的藥物,可單獨進行或配合雷射手術治療,做為輔助療法,但此類藥物目前健保不給予給付,須自費。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易察覺 常延誤病情

糖尿病併發視網膜病變之症狀經常是戴老花眼鏡也看不清楚,如果併發白內障還會有畏光、眼壓高,以及眼睛不舒服的情況。很多病症之症狀都與糖尿病眼底病變相似,因此 林振隆 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應依視網膜的程度,定期在眼科門診追縱,若已有視網膜病變情況,則每三至六個月要回診追蹤;已經有玻璃體出血者,更要兩周到一個月追蹤一次,且須做超音波檢查視網膜是否有剝離,以便作為治療之依據。

目前視網膜病變檢查除例行眼底鏡檢查之外,仍以螢光血管攝影為主,檢查方式是從靜脈中打入一種無害的螢光劑,來顯現一些視網膜上的病變,且做為雷射治療指標或治療結果評估。做完檢查當天應該多喝開水,螢光劑會從小便排出,小便會呈現黃色屬正常,無需過度緊張。

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心臟、高血壓俗稱三高族群,學名為代謝症候群。林振隆叮嚀,只要視網膜病變太嚴重,導致視力受損,幾乎都很難回復到建康的眼睛。但有些病人因為遭破壞範圍僅在視網膜周邊,若玻璃體出血經開刀後,仍是有可能擁有正常生活。因此,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壓和血糖外,亦要定期檢察眼睛,才能有健康的靈魂之窗。

振隆眼科醫師林振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ygeiaNurse 的頭像
    HygeiaNurse

    海吉尼斯 健康保健的專家^______^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