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報訊】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2月13 上午12:26

近幾年來,體檢風氣盛行,不少人在無症狀下經超音波或電腦斷層(CT)檢查後察覺腎臟腫瘤,因而發現腎細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腎細胞癌早期不易發現,當出現腰痛、血尿等症狀時有的已進入中晚期。

台灣泌尿科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江博暉教授說明,針對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目前使用標靶藥物做為第一線選擇,藥物主要分成兩類:一是直接抑制腫瘤細胞增生的紓癌特(Sutent)及蕾莎瓦(Nexavar),其中紓癌特是目前健保針對亮細胞腎癌患者補助的第一線用藥,蕾莎瓦則是二線藥物;雖然這類藥物在用藥的過程中可能產生手足症候群、疲倦、白血球及血紅素下降等副作用,但若能提供手腳藥膏、漱口水並適時進行輸血並補充白血球生長因子,能較為緩和不適。另一類是利用抑制mTOR的作用,避免細胞增生的特癌適(Torisel)以及癌伏妥(Afinitor)兩種藥物,其中特癌適從今年元旦開始,也列入第一線健保給付。

江醫師也提出案例,有一女性患者因腰痛求診,經切片後確認為腎細胞癌,而後配合醫師使用第一線標靶藥物,並與醫師保持密切的聯繫,產生副作用時,也立即與醫護人員反應,追蹤後發現腫瘤已呈現空洞狀。故治療後腫瘤是否縮小並非判定治療有效與否的唯一方式,若腫瘤內部產生壞死也代表病情受到控制。

江教授說明病患無法承受藥物的副作用,也常是導致無法繼續使用藥品的關鍵之一,所以用藥前須做好衛教說明,定期監控病人的生理狀況,當然,在抗癌的過程中,除了配合醫師外,家人的陪伴也是使病情轉好的動力之一。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標靶用藥配合良好醫病關係腎細胞癌友人生充滿希望-162655133.html

yahoo─健康醫療─台灣新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