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免疫疾病 嚴重恐皮膚壞死

2012 0119

【沈能元╱台北報導】一名男子日前雙腳腳踝皮膚突然出現紅腫、疼痛,就醫時發現已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經檢查證實男子是罹患白色萎縮性血管炎,所幸用藥後已控制住病況。醫師表示,白色萎縮性血管炎是種自體免疫疾病,若未及時用藥,患者腳踝、腳背處皮膚可能逐漸潰爛,甚至需動植皮手術。

收治病例的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受訪時表示,這名二十多歲的男子就醫時,主訴腳踝附近皮膚有紅腫、疼痛症狀,經檢查發現患者的患部皮膚,已遭細菌感染,並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若再延誤治療,患部周遭皮膚可能開始逐漸潰爛。

病因不明難以預防

他不適,趙昭明懷疑他是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隨即安排抽血等檢查,證實男子罹患白色萎縮性血管炎。
趙昭明表示,白色萎縮性血管炎是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因自身免疫系統會攻擊腳踝、腳背等部位淺層血管,引起血管發炎、阻塞、循環不良等,容易使附近皮膚紅腫、潰爛、疼痛;嚴重者甚至需進行手術,清創壞死的皮膚,並進行植皮。
所幸上述男子在服用消炎等藥物後,病況已有改善,但仍須定期回診接受追蹤。趙昭明表示,白色萎縮性血管炎的病因不明,難以預防,只能提醒民眾如果發現腳踝等部位皮膚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診治。

好發於20歲年輕人

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簡銘成指出,白色萎縮性血管炎的患者腳踝附近皮膚在潰爛時,常會出現象牙白色潰爛的病徵因此得名,部分患者會合併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且此病好發於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白色萎縮性血管炎小檔案

成因:體內免疫機能失調,致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腳踝、腳板附近的淺層血管
好發族群:20多歲的年輕人
症狀:腳踝、腳背附近皮膚發炎、紅腫、潰爛、疼痛等
治療:消炎藥物為主,若合併蜂窩性組織炎可能須合併外科手術清創傷口
資料來源:趙昭明醫師、簡銘成醫師

資料來源: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71463/IssueID/201201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