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

彰化縣一名45歲男子三餐都離不開油炸物和肉類,另一名65歲男子長期有便秘習慣,兩人都誤將下腹部痛當成盲腸炎就醫,經過檢查才發現他們都是大腸憩室炎患者,所幸就醫快,沒有併發致命率高的腹膜炎或敗血症,經藥物治療後都已痊癒。

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安順表示,大腸憩室炎是現代文明病,跟「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慢性疾病發展趨勢雷同,發病人數逐年增多、年齡層不斷下降,4050歲中壯年居多。

蔡安順指出,大腸憩室炎的臨床症狀多,包括腹瀉、便秘、噁心、嘔吐、發燒超過38度等,其中典型症狀就是腹瀉,疼痛位置在右下腹部,接近盲腸,因此痛起來跟盲腸炎很像,容易讓人混淆。門診中,就遇過很多病患會當成盲腸炎、吃壞肚子看待此病。

根據醫學統計,40歲以下民眾發生大腸憩室炎的機率低於10%80歲以上發生率在50%70%間,除了跟年紀大、腸道退化有關外,現代人飲食過度西化,吃太多高油脂、加工食品,少吃纖維食物有很大關係。

為何食物會影響大腸憩室炎的發生?蔡安順說,當沒有消化完的食物或是糞便掉入大腸憩室中,就會阻礙到憩室的血液循環,局部刺激下,讓大腸內的細菌趁機侵入,就會出現憩室發炎,有便秘習慣的人更容易因為宿便,過度刺激腸道,增加大腸憩室炎的發病風險。

其實大腸憩室炎發病位置不單在大腸器官,食道、胃、小腸等處也會發生,因此 蔡安順 醫師建議民眾,改變飲食習慣,多喝水,避免便秘,遠離大腸憩室炎威脅。

民眾要多吃高纖食物如青菜、水果等,每天喝水量應有1000cc1500cc,少吃高油脂食物和精緻加工食品,保持腸道健康,以便預防大腸憩室炎的發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25/today-health1.htm

自由電子報─健康醫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ygeiaNurse 的頭像
    HygeiaNurse

    海吉尼斯 健康保健的專家^______^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