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2月2 上午12:01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民眾飲食文化也跟著改變,從期待豐衣足食,已經變成飲食過剩,台灣人從早期吃不飽穿不暖,變成吃太飽,少運動,孩子體重越來越重,中年挺著鮪魚肚也越來越多,成大醫院急診科醫師梁嘉玲指出,新時代產生的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文明三高」要小心外,三高帶來的併發症,冠心症、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更要注意提防。

梁嘉玲醫師說,根據台灣地區衛生署的標準,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米)2)標準為介於1824之間,2427間稱為「過重」,2730間為「輕度肥胖」,3035間為「中度肥胖」,而超過35為「重度肥胖」。

台灣民眾的全死因死亡率,風險會隨著BMI增加,體重過重與肥胖群之相對危險性顯著增加;根據台灣20052008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調查之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地區的男性,分別有17%的青年、35.4%的壯年、39%的中年及34.3%的老年人有過重的情形,其中以中年所佔的比例最高;而女性在青年、壯年、中年及老年的過重盛行率分別則為9.8%、12.1%、27.6%及32%;過重的情況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

梁嘉玲醫師指出,她身為心臟專科及急診部的醫師,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她一直提倡預防勝於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雖然「三高」問題不一定都會誘發心血管疾病,惟不可諱言的,確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對於血壓,收縮壓大於140毫米 汞柱,舒張壓大於90毫米 汞柱即是高血壓,早期的高血壓,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的控制,減重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糖尿病患者則是空腹血糖大於126毫克,同樣飲食和運動控制也是很重要。每天鹽分不超過六毫克,酒精不超過30毫克。

梁嘉玲說,每周建議3天以上超過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對民眾的身體都是有很棒的幫助;但自我控制沒有辦法時,醫師的角色和藥物的控制就很重要了。

梁嘉玲醫師強調,面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病人,快速的判斷病情和及早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藥物的治療,必要的心導管處置,甚至嚴重引起心衰竭的病人,葉克膜的置放,各科的會診,都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在病人生命和時間拔河的同時,醫師用醫療專業,希望可以搶在前頭來救治病人。民眾如果有「三高」問題時,切勿輕忽,應儘早檢查,以作最好的治療。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文明三高-帶來心血管併發症-16011310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