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雅芳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月18 上午5:30

工商時報【張雅芳】

去年中藥廠整體業績下滑,主要受到中藥材暴漲與製藥成本的提高。台灣區製藥工業同業公會中藥委員會主委、勝昌總經理李威著表示,大環境變化與法規的限制也造成經營上的困難,他認為台灣的中藥濃縮製劑有最嚴格的管制、最經濟的藥價,卻生存在一個非常封閉的市場。

李威著指出,能源上漲,全球股市低迷,傳統藥廠也不易受到銀行大量資金的融通,中藥廠建廠的成本已經是過去的2倍以上,但國內的中藥製劑市場受到健保總額給付的壓縮,近年來整體營業額已經很難突破60億台幣的瓶頸。只依賴內銷的中藥廠越來越難生存,有能力外銷的中藥濃縮廠尚能慘澹經營。

中藥材的暴漲造成中藥產業採購原料的成本年年高漲,讓中藥產業的經營環境更加嚴峻。去年大陸漲價的中藥材品種達371個,漲價品種約占總量69%,其中有133種漲幅超過50%,88種甚至達到100%。

此外,製藥成本上漲的問題,已經讓GMP中藥廠的生存越來越不易,去年衛生署公告了濃縮製劑出廠與中藥材進廠的最新管制標準,不管是總重金屬、個別重金屬、微生物、農藥殘留、黃麴毒素等,藥廠為了因應新的法規管制,不管是專業人員的聘任、精密儀器的添購、實驗設施的佈置、實驗室國際標準的申請,均花費相當昂貴的人力與物力。

在法規限制上,去年立法要求中醫整復人員必須退出中醫診所,導致中醫傷科的患者大為減少,直接影響的也是中藥廠的銷售額明顯下降。

中藥粉末的發證也是去年的重頭戲,過去的規範中藥磨粉只要不強調效能適應症,就可不需辦理查驗登記,但目前納入藥政的管理,衛生署把粉末藥證分為「原料藥藥證」與「調劑調配用藥證」,表面上解決過去缺乏管理的積弊,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

由於許多民間藥沒有納入中華中藥典,所以無法以藥品管理而發藥證,藥廠因此無法生產。但這些民間藥國內中醫界已經沿用數十年,一旦藥廠無法生產,勢必會變為食品,或流於非藥廠系統所生產,管理上不見得有利,對消費者的使用權益也有很大的戕害,建議衛生署對這些品項能有合理的規範與管理。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中藥廠-去年業績慘澹-21300075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ygeiaNurse 的頭像
    HygeiaNurse

    海吉尼斯 健康保健的專家^______^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