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10月03日訊】俗話說,「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人會衰老而產生疾病,現代人為了預防疾病,延緩衰老,開始注重起養生來,通過養生保健的方法,達到強身健體,增長壽命的目的

人體的5個「養生窩」:

眼窩:降壓安神


中醫認為陰陽失調是疾病的主要原因,陰陽平衡則人健康、有神。當二者失調時,便容易出現便秘、失眠、焦慮、頭痛、血壓增高……等症狀。

在眼科門診中經常可發現,因視力減退或頭痛等症求診的患者中,有很多是跟高血壓有密切關係。不僅高血壓會影響到眼底的變化,全身的疾病也會在眼睛出現徵兆。


按摩方法:


眼窩是位於眼眶之內的柔軟區域,按摩時手法要輕柔。

1.輕閉雙眼,用食指指腹在眼皮上分別順時針、逆時針緩緩地旋轉按摩各10次。

2.用力迅速地眨眼15~30秒,再緊閉雙眼5秒,後睜大雙眼3~5秒,接著將視線移至鼻尖處注視3~5秒。

3.雙眼分別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環視運動6~8次,


耳後窩:降糖調血


血糖過低或過高會引起頭昏現象,使聽力較不易集中而變差。根據臨床觀察,糖尿病患者罹患中耳炎比率比一般人來得高。

健康人的耳朵紅潤有光澤,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傳染病後期或糖尿病患者的耳廓會乾枯焦黑,按摩耳後窩可激發三焦經之氣,幫助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耳後窩是耳垂後方的凹陷處(即翳風穴)。通過刺激可使深層的迷走神經興奮,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有效降低血糖及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按摩方法:


每天午晚餐後30分鐘按摩耳後窩效果最佳,按摩時只要用雙手拇指緩緩用力按耳後窩,慢慢吐氣,持續5秒再鬆手,反復按壓10~15秒即可。


頸窩:止咳、利咽


天氣轉涼,打噴嚏、咳嗽等上呼吸道不適的人越來越多,過敏體質的人可能會誘發哮喘,或者是變異性哮喘,即只咳不喘。

頸窩(即天突穴)位於喉結下方、胸骨上凹陷處,穴深部是氣管。氣管上連咽喉,下通於肺,因此刺激頸窩可以起到宣肺氣、利氣道、化痰濁而止咳平喘。當咳嗽、哮喘急性發作時,刺激頸窩能得到有效的緩解。


按摩方法:


用食指的指腹輕輕按揉,每次100圈,一天3~4次,力度以微微酸痛為宜,通常半小時後即可緩解咽部不適。


腋窩:寬胸護心

 


用拇指指肚輕揉腋窩極泉穴。(網絡圖片)

心臟疾病多為氣滯血淤、心脈痹阻所致,刺激腋窩可寬胸理氣、調整氣血,改善心悸、胸悶、氣短等。

腋窩(即極泉穴)與心相連,集中了許多與心臟相聯繫的神經和血管。刺激腋窩對於心臟供血不足,經常出現心悸、心痛症狀的人來說,是簡單又有效的保健方法。


按摩方法:


仰臥在床上,左手四指併攏(大拇指除外)置於右腋窩內,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20圈交換1次,共按摩200圈,再換右手以相同的方法按摩左側腋窩。


腰窩:瀉火通便


腰窩,位於腰部脊柱左右凹陷處。按摩腰窩有瀉火通便的功效,對便秘、痔瘡疼痛療效顯著。


按摩方法:


1.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窩處,稍停片刻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連續做50次,每天早晚各1次。

2.迅速收縮、放鬆肛門周圍肌肉,持續10秒,休息10秒,重複做10次。@*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曉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geiaN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